新界東北堆填區|政府試驗以膠膜覆蓋堆填範圍減臭味 下月全面以O・PARK2處理豬廢料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6/18 22:35

最後更新: 2024/06/18 23:35

分享:

分享:

(資料圖片)

現時接收都市固體廢物的新界西及新界東北堆填區,將於2026年飽和,目前正進行擴建工程。其中過去常被港深兩地邊界居民投訴氣味問題的新界東北堆填區,將在I・PARK2 投入運作後,停收都市固體垃圾,轉型接收建築廢物。當局指會推一系列改善堆填區環境及減臭措施,包括在7月內會全面以O Park2處理豬廢料,並引入新機械技術等改善臭味問題。

港府指出,在發展足夠轉廢為能設施前,本港仍需要以堆填方式處理垃圾。當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已提前在2021年底於新界東北堆填區開始終修復及綠化工程,減少氣味外溢,並如期在去年底修復及綠化8成已完成堆填作業範圍,今年會完成餘下2成範圍及為約8至10公頃適合的位置開展相關工程,至上月已完成額外約5公頃範圍。

為減低新界東北堆填區的臭味問題,當局今年3月起陸續將豬廢料轉移至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以厭氧消化技術處理,現時每日處理約25公噸豬廢料,相當於全港棄置量6成,預計今年7月內可全面取代堆填豬廢料,減低臭味。過渡期間,會噴灑生物製劑,並加設可開關的金屬蓋,覆蓋使用中的禽畜廢物坑。

另外上月底亦引入新機械技術,試驗部分地點在每天作業完成後,用不透氣膠膜覆蓋,對改善氣味問題;另會加快接駁抽氣設施到現有的堆填氣體收集系統,加強改善堆填區的氣味控制。

當局指,深港政府去年在各自邊界共同採樣監測空氣,顯示硫化氫、氣味濃度和氨的數據均符合國家標準;環保署委託獨立機構在香港邊界一帶及堆填區附近鄉村獨立監測的數據亦顯示,硫化氫處於低水平;又指署方去年接獲有關堆填區的投訴數字較前年大幅下降近8成。